铝型材生产厂家生产铝型材是通过“熔铸、挤压、表面处理” 三大核心工序,将铝锭加工成具有特定截面形状(如门窗框、散热器、工业支架)的型材产品,核心特点是成型精度高、可定制化强,广泛服务于建筑、交通、工业等领域。

一、核心生产工艺流程
铝型材生产需严格遵循 “原料预处理→成型→表面优化→成品检验” 的流程,每个环节直接影响产品质量,具体步骤如下:
1. 熔铸阶段:制备合格铝棒(原料基础)
原料配比:将纯铝锭(99.7% 以上纯铝)与合金元素(如硅、镁、铜,根据型材用途调整比例,如建筑型材多为 6063 合金)按配方混合,控制杂质含量(铁≤0.3%,避免影响型材韧性)。
熔炼铸造:混合原料投入熔炼炉(温度 720-760℃),加入除气剂(如六氯乙烷)去除氢气(防止型材出现气泡),再通过铸造机铸造成圆形铝棒(直径 80-300mm,长度 3-6m),冷却后进行均匀化处理(520-550℃保温 4-6 小时,消除内部应力)。
2. 挤压阶段:成型特定截面(核心工序)
模具准备:根据型材截面图纸,用数控加工中心制作挤压模具(材质多为 H13 热作模具钢,需经过淬火、氮化处理,硬度达 HRC 48-52,确保耐磨),模具需预留 10%-15% 的收缩余量(铝型材冷却后会轻微收缩)。
加热挤压:将铝棒加热至 480-520℃(6063 合金),通过挤压机(吨位 500-5000 吨,根据型材截面大小选择)以 10-30mm/s 的速度将铝棒压入模具,挤出成型材坯料,同时用牵引机牵引,保证型材直线度(每米偏差≤1mm)。
在线淬火:挤出的热型材立即进入淬火装置(喷水或风冷),快速冷却至 200℃以下,使合金元素均匀固溶,提升型材强度(6063 合金淬火后抗拉强度≥110MPa)。
3. 表面处理阶段:提升外观与耐腐蚀性(增值环节)
表面处理是铝型材差异化的关键,根据用途选择不同工艺。
4. 成品加工与检验:确保达标出厂
成品加工:根据客户需求,对型材进行切割(精度 ±0.5mm)、钻孔、铣槽(如门窗型材的榫卯结构)、组装(如框架拼接)。
质量检验:
尺寸检验:用卡尺、千分尺检测型材截面尺寸(公差需符合 GB/T 5237 标准,如壁厚偏差 ±0.1mm);
性能检验:抽样检测抗拉强度、弯曲性能、耐腐蚀性(盐雾测试);
外观检验:检查表面是否有划痕、气泡、色差,合格后包装入库。
二、关键生产设备
不同工序需配套专业设备,核心设备及作用如下:
熔铸设备:熔炼炉(天然气或电加热)、铸造机(水平连铸机为主,可连续生产铝棒)、均匀化炉(消除铝棒内部组织不均)。
挤压设备:挤压机(按吨位分中小型 500-1500 吨,大型 2000-5000 吨)、模具加热炉(将模具预热至 400-450℃,减少挤压阻力)、牵引机、在线淬火装置。
表面处理设备:阳极氧化槽(硫酸溶液槽)、电泳槽、粉末喷涂线(静电喷枪 + 固化炉)、氟碳喷涂线(高压喷枪 + 高温固化炉)、着色槽(用于阳极氧化后染色)。
检测设备:万能材料试验机(测抗拉强度)、盐雾测试箱(测耐腐蚀性)、三坐标测量仪(高精度检测截面尺寸)、色差仪(检测表面颜色一致性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