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站式铝制品加工实力厂家咨询服务热线:137-1182-9121

4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中心  -> 公司动态

铝型材生产厂家如何保证铝型材质量和性能?

文章出处: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:东莞市金荣铝制品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:2025-07-15
  铝型材生产是将铝锭通过熔炼、挤压等工艺加工成具有特定截面形状的铝材,广泛应用于建筑、汽车、轨道交通、电子等领域。

那么,铝型材生产厂家保证铝型材的质量和性能需要从原材料控制、生产工艺优化、检测标准执行等全流程严格把控,涉及多个环节的协同管理。

铝型材生产厂家

一、原材料与配料环节:奠定质量基础
严格筛选原材料
铝锭纯度:优先选择纯度≥99.7% 的原铝锭,再生铝锭需经过严格除杂(如铁、铜等元素,铁含量过高会导致型材脆性增加)。
合金元素精准控制:根据牌号要求(如 6063 需控制 Si 0.2%-0.6%、Mg 0.45%-0.9%),通过光谱分析检测配料成分,避免因元素超标或不足影响性能(如镁含量过高会导致挤压难度增加,过低则强度不足)。
禁止使用受潮、氧化严重的原材料,防止熔炼时产生气体或夹杂物。
配料均匀性保障
采用自动化配料系统,误差控制在 ±0.01% 以内;
配料后通过搅拌装置确保铝锭与合金元素混合均匀,避免局部成分偏差。
二、熔炼与铸造:控制内部质量
熔炼过程除杂与温度控制
除气除渣:使用精炼剂(如六氯乙烷)或惰性气体(氮气、氩气)进行精炼,去除铝液中的氢气(氢气含量需≤0.15ml/100g Al)和非金属夹杂物(如氧化物、碳化物),防止后续加工出现气孔、夹杂缺陷。
温度稳定:熔炼温度控制在 700-750℃,过高会导致铝液氧化烧损加剧,过低则合金元素溶解不充分,影响均匀性。
熔炼后静置 30-60 分钟,使杂质充分沉淀,确保铝液纯净度。
铸造工艺优化
半连续铸造时,控制结晶器水温(20-30℃)和拉棒速度(根据铸棒直径调整,通常 0.5-2m/min),避免因冷却速度不均导致铸棒内部产生疏松、偏析或裂纹。
铸棒需进行均匀化退火(如 6063 合金 530℃×5 小时),消除铸造应力和成分偏析,提高后续挤压塑性。
三、挤压成型:保证尺寸精度与力学性能
模具设计与维护
模具材质选用 H13 热作模具钢,经淬火 + 回火处理(硬度 44-48HRC),确保耐磨性和抗疲劳性;
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需≤Ra0.8μm,避免挤压时型材表面产生划痕或 “橘皮纹”;
定期检修模具,修复磨损部位(如工作带),防止因模具变形导致型材尺寸超差。
挤压工艺参数控制
温度:铸棒加热温度(6063 为 480-520℃)、模具预热温度(400-450℃)需稳定,温差控制在 ±5℃以内,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型材晶粒粗大(影响强度)或过低导致挤压阻力过大(产生裂纹)。
速度:挤压速度根据型材截面复杂度调整(简单截面 10-30m/min,复杂截面 5-15m/min),速度过快易导致表面粗糙、尺寸不稳定,过慢则生产效率低且易产生氧化皮。
冷却:挤压出的型材需通过水雾或风冷水冷,快速冷却至 100℃以下(6063 合金冷却速度≥15℃/s),确保合金元素(如 Mg₂Si)均匀析出,保证时效后的强度。
四、热处理:强化力学性能
固溶处理:针对可热处理强化合金(如 6061、7075),加热至 500-550℃(根据牌号调整),保温足够时间使合金元素充分溶解,随后快速水冷(水温≤25℃),避免元素析出,确保固溶体过饱和度。
时效处理:
自然时效(如 6063):室温放置 48-72 小时,适用于低强度需求场景;
人工时效(如 6061):120-180℃保温 6-24 小时,精确控制温度和时间(温差≤±2℃),确保析出均匀的强化相(如 Mg₂Si),提升抗拉强度(6061 时效后可达 200MPa 以上)。
避免时效过度(导致强度下降)或不足(强度未达标),需通过试片检测硬度(如 6063 要求维氏硬度≥8HV)。
五、表面处理:提升耐腐蚀性与外观
前处理洁净度
表面处理前需彻底去除油污、氧化皮(如碱洗 + 酸洗),避免残留杂质影响涂层或氧化膜附着力。
水洗工序需保证水质(电导率≤50μS/cm),防止杂质附着导致表面缺陷(如斑点)。
工艺参数精准控制
阳极氧化:控制硫酸浓度(150-200g/L)、温度(18-22℃)、电流密度(1-2A/dm²),确保氧化膜厚度(建筑型材≥10μm,工业型材≥5μm)均匀,且无针孔、色差。
涂层处理(粉末 / 氟碳喷涂):
粉末喷涂:固化温度 200-220℃(误差 ±5℃),时间 15-20 分钟,确保涂层厚度(40-120μm)和附着力(划格试验≥0 级);
氟碳喷涂:需保证三涂两烤,总膜厚≥40μm,耐候性通过 QUV 老化试验(5000 小时无粉化、开裂)。
六、检验与质量追溯
全项检测
尺寸精度:用激光测径仪、三坐标测量机检测截面尺寸(如壁厚公差 ±0.1mm)、直线度(每米≤1mm)、扭拧度。
力学性能:拉伸试验(抗拉强度、伸长率)、硬度试验(布氏 / 维氏硬度),确保符合国标(如 GB/T 5237)。
表面质量:目视检查(无划痕、气泡)、附着力测试(划格法 / 冲击试验)、耐腐蚀性测试(盐雾试验 48-1000 小时无锈蚀)。
内部质量:超声波探伤检测内部裂纹、夹杂,金相分析检查晶粒尺寸。
质量追溯体系
记录每批型材的生产参数(熔炼时间、挤压温度、热处理工艺)、原材料批次号,实现 “从原料到成品” 的全程追溯,便于问题排查。
七、常见问题预防
断裂 / 裂纹:避免铸棒夹杂、挤压温度过低或速度过快,加强原材料探伤和工艺监控。
表面色差:阳极氧化时保持电解液浓度、温度稳定,粉末喷涂时控制固化温度和涂料批次一致性。
强度不足:严格执行固溶 + 时效工艺,确保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达标,定期校准温控设备。
上一篇:无
下一篇:
下一篇:无
微信二维码

扫一扫 微信二维码

立即拨打
137-1182-9121

返回顶部